蜂巢概述(含流程)
什么是蜂巢
- 在2050,一个蜂巢,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小组,5~6人是一个中位数。
- 共同目标,各自分工,能够互相补位,形成一种“支撑结构”
- 每一个边,代表一个人
- 以谢孟军为例,他既是网站组的核心成员,又是后端组的召集人
- 以上的图,虽然是一个二维平面,但事实上一个人可能同时出现在N个蜂巢,作为其中的召集人或核心成员
- 所谓裂变,就是某一个蜂巢的参与者,成为另一个新的蜂巢的召集人,并且开始做其他的一些工作。这些工作,也许原有的2050网站这个工作有关,也可能无关。
- 在2050网站之外,有很多种情况,形成了一个一个蜂巢,这些蜂巢的信息,在2050网站上沉淀下来。但是:形成的过程,不需要在2050网站上体现
简而言之,一个自愿者在2050从“被人带着玩儿”发展到“带别人一起玩儿”再到“别人带着别人一起玩儿”这个过程,是通过蜂巢这种组织结构展开的。
蜂巢的玩法
- 一个人能够发起一个蜂巢
- 一个人也能够参与一个蜂巢
- 一蜂巢中的参与者,可以创建(裂变)一个children蜂巢【意向】
- 不成熟的意向变成成熟的蜂巢
- 一个成熟的蜂巢可以发起一个以上的活动
- 每一个活动都属于某一个容器
流程:加入一个蜂巢
- 自愿者小明是一个蜂巢A的召集人(owner或非owner)
- 自愿者小明邀请自愿者小红成为这个蜂巢A的召集人
- 自愿者小红成为了蜂巢A的召集人
流程:创建(裂变)一个children蜂巢【意向】
这里需要理解一组概念:parent蜂巢与children蜂巢。
当有人从蜂巢A裂变出一个蜂巢B时,则蜂巢A是蜂巢B的parent蜂巢;反过来说,蜂巢B是蜂巢A的children蜂巢。
注意:
不是所有蜂巢都可以作为parent蜂巢!parent蜂巢要承担“review其children蜂巢”的责任,所以一个蜂巢要成为parent蜂巢要满足一个最低条件:本蜂巢内至少有2个召集人是reviewer。如不满足条件或者无特别指定,则一个蜂巢默认的parent蜂巢为1号蜂巢,即“青年团聚百搭蜂巢”。
当一个children蜂巢刚刚被创建时,里面的召集人只有1个人,即发起人本人。这种情况下,reviewer一般不会直接将这个新的children蜂巢上线为正式的蜂巢,而是会将其上线为【意向】。【意向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蜂巢还不成熟,还不能用来发起活动;等有了更多的召集人加入,就代表这个【意向】成熟了,就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蜂巢去发起活动了。
流程:
- 自愿者小红从蜂巢A创建(裂变)新蜂巢
- 一个新的蜂巢B进入到待审核后台。如果蜂巢A满足parent蜂巢条件,则蜂巢B的parent蜂巢是蜂巢A;如果蜂巢A不符合parent蜂巢条件,则其parent蜂巢是“青年团聚百搭蜂巢”
- parent蜂巢里有2位reviewer审核通过该意向后,蜂巢B的【意向】上线了
流程:不成熟的意向变成成熟的蜂巢
一个不成熟的蜂巢【意向】什么时候能够变成一个“成熟的”蜂巢?这同样是通过reviewer的操作:只要parent蜂巢里有2个reviewer将其审核为成熟的蜂巢,它就被判定为成熟。具体操作见后续的“review蜂巢”章节。
流程:从蜂巢发起活动
我们平时接触的其他会议网站,一般会有一个按钮叫做“我也要发起活动(submit a proposal)”,用户点击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填写一个表单,说明我要做的分享主题是什么,内容是什么,分享嘉宾是谁,等等。提交之后有一个组委会来审核这些proposal,通过的proposal就可以拿到会议上来进行分享。一般常见的情况是这样。
但是2050大会设计了一个不同的逻辑:
- 活动必须从一个蜂巢发起(成熟的蜂巢)
- 只有本蜂巢召集人能够从本蜂巢发起活动
这就意味着
- 如果一个新用户要发起一场新的活动,ta要么成为一个已有蜂巢的召集人,要么成为一个新蜂巢的召集人
所以,虽然我们在2050网站上仍然会看到用户预期的“提交proposal”的按钮,但是这个按钮需要对于该用户的所属蜂巢状态进行一些前置判定。我们希望看到的趋势是:
- 如果一个新用户是被一个老用户interface进来的,则老用户先把新用户纳入自己的蜂巢熟悉2050,了解玩法后可以创建新蜂巢
- 如果一个新用户是离散的,没有interface关系,则十大容器召集人要帮忙新用户熟悉2050,同时撮合ta与其他新用户一起组建新蜂巢
整个前置判定流程如下:
一个蜂巢涉及的数据
- 基础信息
- 蜂巢名称
- 蜂巢介绍
- 蜂巢logo
- 蜂巢owner
- 关联信息
- 蜂巢召集人
- parent蜂巢、children蜂巢
- 蜂巢相关的动态
- 蜂巢发起的活动